膝蓋痛

膝關節是人體的最大關節,除了因新陳代謝異常(如:痛風)、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和外傷所引 起的膝蓋痛以外,大部分是可以找出原因的。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過一次的使用不當,任何年齡都有機會發生膝蓋痛,尤其是活潑好動或積極勤勞但又忘了自己年齡 和高估自己能力的人最易犯,而這些疼痛經過詳細的問診大部份是有跡可循的,其中又以過度使用和不正當的使用原因最多。

這些傷害膝關節的原因往往是因民眾對其認知的模糊,不認為這些動作這就是引起疼痛的兇手,疼痛發生後不只不採取立即休息,而是繼續的忍痛持續使用,孰不知這種在年輕時重複的、持續的傷害,不知不覺造就了日後提早發生的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這些不被民眾認為是傷害他們膝蓋的原因可區分如下(如圖):

1‧髕骨肌腱炎:
長時間站著工作、長時間行走、長時間蹲跪、搬舉重物、爬高爬低、勞動過量者是易犯的一群。另一群是好發在平常不大運動也不是規律性運動的人,只是偶而心血 來潮來個極限的長時間運動,或一些經年累月必須頻繁的急跑、急停、旋轉、跳躍、隨時變換前進、後退方向的籃球、排球、羽球等運動員。發生在運動員的髕骨肌 腱炎我們也稱之為「跳躍膝」。

髕骨肌腱的功能是幫忙化解和吸收因下肢跑跳著地時所傳來對膝關節的壓力,對膝關節有穩定的作用,所以重複不當的使用超過髕骨肌腱的負擔時,就會使髕 骨肌腱受損導致發炎,一旦發炎臨床上的症狀包括了上下樓梯、起跳動作時髕骨下緣或韌帶處會感覺到疼痛也會有局部的壓痛,膝蓋伸直時股四頭肌疼痛,膝蓋僵 硬、酸痛,大腿內側和小腿肌肉無力。

2‧膝關節滑膜炎:
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是一層覆蓋在關節囊內層的含豐富血管的結締組織,滑膜細胞會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範圍。過 度勞動與使用不當引起滑膜的急性發炎使人寸步難行,關節內產生大量的積液、滑膜增厚,纖維會變硬失去彈性,臨床上的症狀有關節腫痛、腫脹、積水、關節粘連 活動範圍縮小、膝蓋無法完全伸直也無法完全彎曲和蹲下困難。膝關節的周圍雖皆有滑膜覆蓋但以髕股內側股骨髁處有壓痛為最常見偶可“摸到”摩擦的聲響。

3‧鵝掌肌腱炎:
縫匠肌(satorius) 、股薄肌(Gracilis) 、半腱肌(semitendinosus)的肌腱在膝關節的內側形成「鵝掌肌群」(pes anserinus)。其功能是防止行走、跑步時下肢往外旋轉,所以慢跑、下坡、過度的行走和運動都是引起鵝掌肌腱炎的原因,但是也有因不恰當的長時間坐 著和不恰當的伸展拉筋也會導致鵝掌肌受傷。臨床上的症狀是膝關節內側4公分的下方、脛骨的上方會有疼痛(疼痛有時會反射至後大腿和背部),用手指按壓會感 到壓痛,局部有腫、脹、積水,活動時會痛且越動越痛,上下樓梯困難和疼痛、晚上更痛。

綜合以上三種常見的膝蓋痛原因,不難發現它們的主人都有著共同的錯誤觀念,就是〝包括時間和負重的過度使用”超出肌腱所能承受的負擔,當症狀發生時 不止不立刻停止該活動還很堅持的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繼續使用,或者是一再的以僥倖的心態一試再試的繼續活動,致日常生活影響甚巨時才警覺需停止就醫。

 

一旦膝蓋疼痛正確的處置方法是:

  1. 休息和停止所有會引膝蓋痛的動作和運動,絕對有助避免症狀繼續惡化。
  2. 永遠有搞不清楚這時候該是熱敷或冰敷的朋友,因此建議此時的疼痛在家中一律採用冰敷,冰敷可用塑膠袋裝冰塊加水讓溫度分佈均勻與皮膚的接觸面擴大,每次15-20分鐘,視疼痛的減緩程度可間斷的繼續冰敷數次。
  3. 物理治療:就醫時視病況的程度和部位可給予冷熱敷、短波、超音波或向量干擾波等等有助症狀減緩。
  4.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有消炎止痛的效果。
  5. 肌內貼的保護性貼紮。
  6. 護膝的使用。
  7. 最有效的方法是平時就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加強大腿前的股四頭肌及腿後肌的肌力、耐力及延展性訓練,讓這些肌肉對瞬間力量的改變能發揮緩衝效果,避免造成膝蓋的傷害。
  8. 最後提醒所有的朋友,健康是要持之以恆的累積才會看到好結果,所以要讓你的膝蓋健康絕不是幾顆健康食品就能達到,而是慎選適合自己的運動和訓練膝蓋力量然後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持之以恆,若干個月後你將會看到好成績的。在此預祝大家成功。

 

作者:臺安醫院復健科主任    鍾佩珍醫師
出處:臺安醫訊第11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黑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