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收藏家的心愛收藏,相信是多數收藏家關切的課題。為了配合「羅芙奧2003年秋季拍賣會」的活動推出,我們將進一步探索此次拍賣主題「二十世紀華人藝術」的參拍藝術家之行情表現,並藉著圖表資料的輔助說明,提供有意參加拍賣的讀者一些參考資訊。
二 十世紀西畫、雕塑拍賣市場歷經十餘年的風起雲湧,行情有起有落,如同股票市場各類股價格的漲跌互見。每位藝術家不同的作品價值,固然不應以尺寸、材質判定 其價值,還須加入作品的風格品質、藝術性以及收藏家的情感因素等考量。不過,西方藝術市場早已行之有年,將畫家或雕塑家的拍賣成交價轉換成「價格指數」, 藉此評估藝術家的行情表現。以近年拍賣市場當紅的華裔畫家趙無極為例,根據從1997年至2002年間的價格指數約有31%的成長率 ,也就是說1997年收藏家在拍賣市場以100美元買進一件趙無極的作品,到2002年為止其價值已經漲至131美元。
目前,台灣評析藝術家行情的方式,幾乎都是以單價方式,譬如油畫平均一號(兩張明信片大小)多少錢,水彩幾開多少錢,水墨一才(畫面長乘以寬,再除以900)多少錢等等。雖然不見得能反應藝術作品的實際價值,但也是市場多年來可資了解行情漲跌的依據標準。
台灣前輩畫家行情下滑、低價中青輩畫家可適時進場佈局
台 灣藝術市場經過1990年代前後的狂飆期,為台灣前輩畫家創造數倍到十幾倍的漲幅,其中可從拍賣會看出端倪 。1990年12月1日台灣第一家本土拍賣公司「傳家」舉行第一場拍賣會,參與拍賣的人潮將台北忠孝東路四段的阿波羅大廈擠得水瀉不通。這場拍賣會上締造 了台灣第一幅超過百萬台幣的油畫,也就是洪瑞麟的《礦工》,原本預估80至90萬 ,最後以180萬成交,引起眾人的驚呼,當時成交價平均每號為23至24萬元。
1990年代前期的畫廊、拍賣會以及收藏家等個個荷包滿 滿,但隨著經濟轉弱,以及早期大陸畫家作品的加入,市場供需產生失衡的情況,藝術產業界和收藏家皆轉為保守、觀望,使得近幾年的行情出現大幅度的滑落,但 其中也有例外者,如作品數量有限的陳澄波、廖繼春二人,至今是拍賣場的常勝軍,平均一號油畫為50至70萬元,甚至出現一號百萬以上的行情,價格不降反 升,目前為台灣前輩畫家中單價最高、價值最高的兩位藝術家。藍蔭鼎、李仲生、王攀元等人的作品,由於市場供給不足,也沒有跌價的顧慮;至於其他前輩畫家的 特殊題材,如李石樵的湖畔風景,洪瑞麟的礦工,張萬傳的淡水、魚等主題,都維持一定的行情。
去年,陳澄波一幅20號油畫創下近2600萬 台幣的最高成交紀錄,相當於74萬美元,這樣的價位是不是太高呢?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驗證,第四期《藝術與投資》中,我們介紹1965年出生的英國當代 藝術家戴米恩·赫斯特,2000年他的《出入愛情》蝴蝶繪畫以75萬美元創下個人最高拍賣紀錄。如果年輕的赫斯特在英國當代藝術史有其重要的定位,那麼台 灣的百年美術代表人物陳澄波,當然也有其不可動搖的位置。陳澄波的行情在過去二十年有很大的變化:1980年代中期,陳澄波的畫作一號大約只有一、兩萬元 台幣,1990年則漲至一號20萬元,1995年左右一號已經漲到30萬元,2000年之後他的精彩作品則平均有一號60萬元以上行情,甚至2002年出 現一號129萬或150萬元的高價。
李石樵的油畫 ,目前的行情平均介於10萬左右至20萬台幣之間。在台灣尚未成立拍賣會之前,李石樵在畫廊的定價約為1.5万元;1990年12月傳家第一場拍賣時 ,一號即拍出4萬元。1992年李石樵的《浴》拍出1200萬元,首度將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推上千萬台幣的價位,一號高達24萬元。1990年代中期平均 價位約在12萬元之間。由於畫家的行情主要由拍賣決定,1992年時李石樵在世時,為了成立美術館的需要,他的畫價每號訂為30萬元,這是非市場決定的特 例。不過,2000年以來最高單價平均一號都在28萬元以下。
李梅樹於1989年台北某畫廊舉辦李梅樹個展,以籌募美術館的基金,當時畫 家家屬的定價為一號40萬台幣,在當時可說是天價。但由於當時股市行情正熱,作品銷售成績很好,也為李梅樹美術館募得成立的基金。1991年起到1990 年代末,李梅樹的價格維持在一號30萬元左右。以「傳家藝術精品拍賣會'96春拍」中編號27李梅樹的《姊弟》(10號),預估價200至250萬,後來 拍出218萬,平均一號21萬8000元。這幅完成於1936年的早期畫作也參加羅芙奧本次的拍賣,預估價180至250萬,價錢比上次降了一成,平均一 號為18至25萬元,以早期人物畫題材而言,非常具有市場吸引力。2000年以後風景畫下滑至10至12萬台幣,一般後期人物畫則在20-23萬元左右。
洪瑞麟的「礦工題材」的油畫,今年仍維持1995年的一號35萬台幣的行情,其他題材的價位區間比較廣,有一號2、3萬的,也有一號14 至15萬;過去其他題材的油畫行情,在1991至1994年間維持在6至8萬元一號,1995至1997年平均一號為8至12萬之間。目前洪瑞麟的水彩價 格偏低,平均一號在1萬元以下 ,礦工題材的水彩畫則有一號1萬至3萬的單價行情 。一生奉獻給台灣工藝美術教育的顏水龍,油畫作品數量不多,拍賣場上可資參考的紀錄較少,前年一幅油畫單價在5萬5000元,而在1990年前後他的油畫 平均單價為3至4萬元,1994至1997年間則攀升至一號10至12萬。
陳德旺的作品數量稀有,在1990年代之前,平均一號的價位 在10萬以下,1990年之後在10至20萬元之間,近年來他的價位呈現上漲,以去年為例,他的油畫一號平均30至40萬之間。今年年初張萬傳病逝於台北 寓中,使得今年上半年他的油畫價格似乎有回溫的趨勢,拍賣場上出現一號8、9萬元的佳績;前兩年張萬傳的油畫平均單價大約在2萬至5萬元之間。回顧他的歷 年行情,1991至1997年間小號數油畫的平均單價行情約在6至9萬元之間。年事已高的張義雄年初遭受喪妻之痛,長年旅居法國的藝術家作品帶有歐洲情 調,頗受到市場人士的喜愛。1990年平均單價一號3至4萬元,1993至1997年間價格上漲至一號6至7萬,前兩年的價位下滑至2萬5000至4萬 6000元之間。
受到不景氣的影響,葉火城近來的價格略有下滑,他的作品有一定藏家的支持,只要市場出現精彩的拍品,還是吸引藏家熱烈的 競標。1987年左右,他的油畫價格一號還在1萬台幣之間,1990年起價格已經有一號2萬5000元,1993年藝術家過世之後 ,價格則漲至平均一號4萬元以上,1995至1997年間行情維持在5至8萬元之間。2000年以後價格回跌至一號2、3萬元,出現精彩拍品時也會出現4 萬元以上的行情。
王攀元以惜畫如金聞名,200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他舉辦「攀圓追日」九十歲回顧展,肯定他一生的藝術成就。1990年代他的油畫價格一直維持穩定的成長,從1990年的一號1萬元到1997年時已漲至一號5萬元。2000年後價格略有下跌,在3萬至5萬元之間。
在 初期的市場,水彩畫家李澤藩的價格呈現相對穩定的情況,198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一號平均為5500至6500元之間,1987年他的兒子李遠哲獲得諾貝 爾獎,使得李澤藩的行情出現明顯的漲勢,價格在萬元以上,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公允,李澤藩是台灣早期非常出色的水彩畫家,他留世的作品對台灣美術有一定的 意義。1990年代中期之後,他的行情維持在一號5萬元。近來市場上他的作品不多,行情落差較大,2000年他的行情還是一號1萬元以下,2002年時有 出現一號10萬元的行情。
蕭如松也是一位優秀的台灣水彩畫家,1990年以前平均一號在5000至6000元之間,1990年開始則漲至 一號1至2萬,漲幅較為明顯的另一個時間點,則是出現在1993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紀念展,此後的行情開始從一號3萬漲至5萬。2000年他的一號單價大 約在2萬5000元至3萬5000元之間,去年則出現一號6萬元的補漲行情。去年過世的水彩畫家馬白水,過去的行情也是持續上漲 ,1990年以前一號單價約在6000至8000元之間,1990年代初期的行情約在1萬5000元至1萬8000元之間,1990年代下半年後已超過2 萬元 。膠彩畫家林之助以精緻的花鳥畫聞名,近兩年的行情在7萬至12萬元之間。
目前60、70歲以上的台灣畫家,曾經是活躍的藝壇中 堅,沈哲哉、賴傳鑑、張炳堂、林錫堂、陳銀輝、陳景容、廖修平、曾茂煌,東方、五月早期前衛團體吳昊、秦松、莊以及旅美的趙春翔、丁雄泉、黃志超等,過去 在一手和二手市場曾締造過極高的成績,近年來由於景氣低迷之故,價格亦受到一定的衝擊,拍賣供給與需求方面顯得較為冷清,不過仍有固定收藏群的支持,近年 平均單價一號從數千元至2、3萬元之間。中青輩畫家如林文強、黃銘哲、黃銘昌、邱亞才、鄭在東、黃楫,是一群崛起於1980年代新寫實畫家,懷舊、傷逝的 主題擄獲許多觀眾的心;此外,陳來興、楊成愿、楊茂林、楊識宏、許雨仁、傅慶豊、張志成等,以新思維面對新時代的人與社會、自然環境的相應關係。由於這些 中青輩畫家過去大都經過畫廊第一市場的代理推廣,因此在二手的拍賣市場上也能有不錯的成績。他們在一般畫廊的行情從一號5000元到2萬元之間,拍賣場的 價格則略低於一手市場,形成良性的區隔。
雕塑的市場交易不若西畫的規模,但卻有優於西畫的通路。近年來台灣推動公共藝術的政策,為雕塑家 開啟另一個戶外雕塑創作的機會。黃銘哲、李光裕、蕭一、林良材等雕塑家,以截然不同的材質、風格,創作出獨具個人魅力的立體作品,他們的雕塑作品小件者從 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大型雕塑則超過百萬元台幣 。若要談台灣最有名的雕塑家,當屬楊英風和朱銘師徒二人 。楊英風以不鏽鋼的鳳凰雕塑揚名國際,朱銘的太極銅雕走遍世界各地。目前,楊英風的不鏽鋼雕塑,小件者每件約在50至60萬台幣之間,大件者則在90萬至 百萬台幣之間;朱銘的太極雕塑行情節節高升,木雕作品近三年已從100萬、200萬,攀升到340萬元以上,而銅雕的價格從數十萬至百萬以上不等 ,甚至也有372萬元的高價紀錄。
海外華人藝術家行情亮麗供不應求
海 外華人藝術家十餘年來幾乎是市場的績優股,只要定價合宜、品相正確,都能吸引買家的注意,行情不僅不跌,反而供不應求。海外華人西畫市場主要集中在台灣, 香港次之,中國大陸拍賣場上的海外華人項目是表現最弱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陸市場除了對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不夠熟悉,還有便是引進中國的拍品品質有待 商榷。
台灣藝術市場對於海外華人的關注,可以回溯到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中國—巴黎」展,首度在台灣介紹常玉,以及潘玉良、趙無極、朱德群等旅法藝術家。這次展覽引起國內畫商對常玉的興趣,進而開始引進常玉畫作。
畫 廊經營者對常玉的行銷策略,一開始將收藏家仍陌生的常玉定位為藝術大師,一幅大畫的價格多以百萬計算。畫家的孤獨、懷鄉風格,打動台灣收藏家的心,因此經 營者更乘勝追擊,陸續向巴黎猶太商人引進更多常玉的畫作 。常玉出現在拍賣市場是1992年3月蘇富比首度來台的拍賣會,一幅《菊花》以275萬元售出。1990年代前期,常玉出現在拍賣場上的油畫,每幅作品的 成交金額大都在百萬元台幣以上 ,裸女主題平均一號4至6萬元,早期花卉主題為10萬元,動物主題約4至8萬元。1995年蘇富比推出「約翰·法蘭寇收藏之常玉作品」,創下極高的成交紀 錄,此時常玉的價格已經晉升到15至20幾萬元以上的行情。1997年美國攝影家羅伯.法蘭克的常玉收藏專拍,這批收藏的出現,增補1940年代常玉創作 的空白,甚至創造出一號30至40萬元台幣的單價行情。2000年以後常玉的平均行情一號約在20至33萬元之間,晚期花卉主題因為作品稀有,平均單價一 號有45至56萬元之間。常玉的紙上作品的行情不若油畫 ,一直維持著穩定的價位,素描行情從每幅在7萬至12萬台幣之間;水彩則每幅在15至25萬元之間,平均單價一號1至5萬元不等。
歷史博物館曾為常玉和潘玉良舉辦「雙玉交輝」畫展。而1990年代潘玉良的平均行情和常玉有些類似,1990年以前從3萬6萬一號,到10萬、15萬一號,1997年時潘玉良的行情一號已經有25萬元。
朱 沅芷是早期旅美藝術家,足跡曾二度到過巴黎,屬於華裔藝術家中嘗試現代繪畫的早期代表人物。1980年代初期華僑商人將他的畫引進台灣,零星作品未能造成 風潮,1980年代末朱沅芷的平均行情一號約2萬台幣左右 ,而在1992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其紀念畫展之後,國人對於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才逐漸熟悉。1990年代朱沅芷畫作出現在拍賣場的機會並不多,平均價 位約一號10幾萬。1999年朱沅芷前妻海倫的一批收藏在台北舉行專拍,這次拍賣將朱沅芷的行情推向另一個巔峰,巴黎時期風格的《吹笛者》以1435萬台 幣成交,創下藝術家的最高拍賣紀錄,1號平均約120萬台幣,同時也曾打破華人藝術家最高單價成交紀錄。2000年之後,朱沅芷的行情以兩個時期較高: 「舊金山時期」和「巴黎時期」,前者一號單價為10至35萬不等,後者則在一號25萬左右;晚期的「紐約時期」行情平均約在一號10至20萬之間。
上 述三位藝術家由於作品稀有,市場上不易找到,一直是詢問度很高之標的。而旅法畫家的趙無極由於創作力豐沛,近來他的油畫是拍賣場或畫廊間競逐的標的。 2002年,趙無極一幅1966年的三聯作拍出約3370萬台幣的新紀錄,成為拍賣場歷年來最高價的西畫作品,這次紀錄相當於96萬8241美元,將近 100萬美元的成績,讓華人美術界同聲喝采,據悉買家正是台灣企業家(請參考附圖「歷年華人西畫拍賣成交二十大排行榜」)。趙無極的高行情出現在過去五、 六年間,1990至1995年間拍賣成交價超過百萬台幣者屈指可數,無意現在已經飆漲至千萬以上,漲幅十分驚人。而就單價而論,趙無極1950年代早期甲 骨文的單價最高,2000年之後約一號40萬台幣之間,其次是1950年代後期的抽象畫,平均價位一號在20至30萬之間;1960年代油畫價位在10至 20萬元之間,1970年代油畫則在一號5至15萬元。
朱德群和趙無極有同校情誼,兩人長期旅居巴黎,但二人的價位仍有相當差距。目前朱 德群的畫作以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行情最搶手,平均一號4至6萬元;1980年代雪景系列亦是受歡迎的時期,平均一號2萬至3萬5000元;其他 時期大約在1至2萬元的行情。同時期旅居法國的抽象藝術家還有唐海文,唐海文的繪畫受中國書法影響頗深,他的繪畫在歐洲曾受到歡迎。隨著1997年美術館 的展覽之後,才開始出現在台灣的市場上。他的油畫幾乎都是早期作品,1970年代以後大都以水墨、水彩為創作媒材,台灣市場常見其晚期小品作品。唐海文的 油畫單價在1990年代後期平均為2至3萬元,近期則上漲至一號4至5萬台幣之間;水彩、粉彩作品一號1萬6000至2萬5000元之間;水墨畫平均單價 一號在1萬元以下。
早期華裔抽象畫家還有一位陳蔭羆,他從古玩市場經營中發現中國古文字的樂趣,從材質的拼接和文字的拆解意念中從事抽象 圖像的創作。他的市場最早由台北一、兩家畫廊經營,1999年之後才正式推出展覽,隔年進入拍賣市場。2000年陳蔭羆的油畫平均一號1萬元,偶而有3、 4萬台幣一號的成績出現,去年他的一幅抽象畫拍出一號21萬5000元的噴出行情,怎能不令人乍舌。
大陸第一、二代藝術家價格正要迎頭趕上
若 要講價格漲幅最顯著的項目 ,則非屬大陸第一、二代藝術家的價格 。除了徐悲鴻、林風眠、關良、吳冠中等畫家,較早受到藝術界的重視,拍品現身香港拍賣場以外,其餘的藝術家幾乎都是1990年代中期之後才正式進入二手市 場,初期的價格並不高。而台灣、香港兩地的拍賣,由於經營時間較久 ,拍賣徵件的品質與條件都優於中國內地 ,加上西畫收藏家不夠全面,這是中國大陸拍賣市場的價位偏低的主要原因。目前,各地的大陸第一、二代藝術家的價位,正快速地追上台灣前輩畫家以及早期海外 藝術家。
林風眠從1990年代後期的漲勢就顯得頗為突出,到目前為止,他的油畫平均一號已經漲至60萬元,接近廖繼春、陳澄波今日的行 情。徐悲鴻的油畫近來已經接近一號百萬的行情。例如1992年秋天台北蘇富比拍出的《蔣碧薇像》拍出220萬台幣 ,2002年11月再度現身北京拍賣場,拍出286萬人民幣(約1200萬台幣),價格上漲了四倍之多。杭州藝專早期的教師如吳大羽從1995年開始出現 在台北的二手市場 ,初期的油畫單價在一號4至6萬元左右,目前也有一號近20萬,甚至有30萬一號的行情出現。
1913年赴日習藝的陳 抱一,可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海外的留學生。1920年代起推廣西洋繪畫的教育,一直到1945年過世為止,關紫蘭即是他的得意門生,陳抱一存世的作品無 多。1997年台灣拍賣會率先推出陳抱一的油畫,當時的單價為一號2萬台幣 ,2000年之後上海拍賣場的陳抱一畫作,單價行情為一號3萬至5萬台幣;最近一年裡他的油畫已經漲至單價一號有14至18萬台幣,由於中國拍賣市場的陳 抱一拍品幾乎沒有提供圖錄文獻資料,如果拍品能收錄入具有公信力的重要畫冊,其價位應當有更高的上漲空間。
余本則是民國初年赴加拿大「勤 工儉學」的留學生,1935年返國後居住在香港,1956年遷回故鄉廣東 。近三年余本的行情大致維持在一號4至7萬台幣之間。早年留學比利時國立皇家美術學院的沙耆今年已屆90歲高齡,行情也有上漲的趨勢,兩年前的行情約一號 1萬台幣左右,近來大約漲至一號3至4萬台幣。胡善餘是杭州藝專林風眠的弟子,曾跟隨師長的腳步,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就讀,作品入選巴黎的沙龍展。1995 年開始在台北、香港拍賣場零星出現他的油畫拍品,但首次的拍賣兩幅都已流標收場,主要是當時兩地對大陸第二代油畫家仍不熟悉之故。1996年起台北拍賣場 上胡善餘一號約1萬至3萬台幣之間,早年作品單價較高,2000年之後,曾出現一號4萬元以上的行情,基本上維持在2至3萬元一號的價位。
吳 冠中的作品很早即出現在香港拍賣場上,1991年當時一幅作品總價在20至50萬港幣之間。1992年開始隨蘇富比進入台灣的拍賣市場,一幅《萬戶炊煙》 拍出187萬台幣的高價 ,單價一號15萬多元,此後現身拍賣作品一般都有百萬以上的行情。而且他的市場跨越西畫和水墨書畫兩個項目,在港、台甚至東南亞一帶擁有相當多的收藏家 。1999年4月台北拍賣市場出現的吳冠中之《北國風光》,以1270萬台幣成交,當時創下吳冠中的最新拍賣成交記錄,一號單價為21萬台幣。近兩年吳冠 中的油畫價位一號從10至30萬元不等。
吳冠中的學生王懷慶在1990年代開始走紅於藝術市場 ,初期在台灣、香港拍賣場的價位為一號數千至1萬台幣,近年來他的油畫平均單價為一號1至2萬之間。中國當代畫家季大純、白明的清新風格,在收藏界也有一 定的知名度,前者的平均單價一號2000至3000元,後者一號約為2000至6000元之間。
理性因應景氣循環.面對未來市場毋須悲觀
從 上述的行情顯示:台灣前輩畫家除了廖繼春、陳澄波等人之外,相對於早期海外華人、中國大陸畫家的熱力十足,相形之下則顯得有些冷淡。其實,台灣藝術市場經 過狂飆之後,造就許多高價的拍賣紀錄,以市場原則,必然需要經過一番價格盤整,這是合理的景氣循環,大家應該以理性的思惟因應。
其實根據 國際市場專家的統計,各地藝術市場銷售金額最高的藝術家,絕大多數都是本土藝術家,這是無庸置疑,也無須刻意逃避的現實。例如以2002年的國際藝術市場 的資料顯示:法國拍賣市場成交總值最高的藝術家,即為法國籍雕刻家傑克梅第,英國拍賣市場以英國古典畫家魯本斯最高、美國市場仍舊為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渥 荷奪冠,德國市場則以德國表現主義前輩畫家諾爾德領先。至於兩岸三地,去年中國大陸以徐悲鴻、陳逸飛最為火紅;香港則以張大千、趙無極的成交總值創新高; 而在台灣的市場方面,則以本土的廖繼春、陳澄波最搶眼,水墨方面有余承堯的超水準演出。可見得多數畫家的作品仍然在本土市場擁有最多的收藏家,這是全球皆 然的現象。因此當畫家平均行情下滑時,不一定要急於拋售,只要對畫家的藝術性及重要性有信心,何不趁機進場佈局,賺取適當的差價;當畫家行情上漲時,也可 以選擇部份釋出,適時調節手中的收藏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