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本想要開始寫愛情故事,結果上星期參加某個營隊活動,一位在新聞局任職的同學問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徵。既然有人點菜,我就繼續寫吧。不過,開宗明義地說,希望大家分辨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後,不是用來隔離、歧視病人,而是用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以便適應病人的認知能力,不要為病人帶來傷害。


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多種面貌

大部分人從媒體上的刻板印象,常會以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徵是聽到「幻聽」、看到「幻影」、有些奇怪的「妄想」、或情緒不穩、出現暴力行為。其實,在抗精神病藥物發明後,這些豐富的精神症狀,通常只佔病人生命中的一小部分。

不同地方的精神病人,呈現出的面貌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慢性療養院裡,會有許多病人變得很「退縮」,如果沒有人主動跟他說話,就一個字也不吭,獨自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如果有人催促,也許他會吃飯、掃地或做運動,但如果沒有人煩他,他可以一個人靜靜地度過一天。這些病人可能很少說話、沒有什麼情緒反應,臉部表情很平板,沒有什麼變化。

另一些精神病人,可能會語無倫次,說些沒人聽得懂的話,不斷傻笑,或做些沒有理由,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有些病人可能肆意破壞、在牆上塗抹大便、拿起便盆喝裡面的尿液、躺在地上打滾、或突然大聲吆喝,做事毫無頭緒。這類病人在精神醫療普及之後,所佔比率已經越來越少。

但也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每個月看一次門診或打一次針,藥量很輕,只需晚上吃一次藥。這些病人行為舉止接近正常,甚至有絕佳的病識感,只要出現一點不對勁,就知道要找精神科醫師調藥。這些病人可以當老師、念研究所,幾乎所有工作崗位都找得到這些病人。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他是精神病人,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他的臉部表情,好像受到藥物影響而變得有些僵硬,他的人生好像有一段空白,可能那段時間正在住院。這類型的病人並不多,但隨著精神醫學知識的普及,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病人能保持在很好的狀態。

還有一種病人外表、穿著、打扮與一般人毫無差別,頂多身材因為藥物副作用變得有些胖。但一談起話來,就發現病人還是有些退化,如講話、動作比較慢,表情呆滯,理解力較差,社交技巧不好,可能還有些孩子氣。隨著精神復健治療受到重視,會有越來越多病人在職場或實習商店出現。這些病人最需要我們的額外關心跟同理,因為他們很可能正在學習重回社會,一些無謂的挫折,就可能會讓他們退回原點。一些適當的鼓勵──如同事與老闆的鼓勵與寬容,可能就能協助病人度過重回社會最初的人際障礙。

貳、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徵

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念國中時就發病,人生才剛開始,就停止了學習與成長,連當個小工都不行。有些病人則是在國外唸書時才發病,雖然輟學回台灣,但還是滿口英語,當個企業女秘書還不成問題。如果我們不過念些書,就歸類說精神分裂病人有哪些特色,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這些「特徵」往往只在一部份病人身上出現。在閱讀以下的文字前,請先明白,這些特徵只是統計上的多數。

一、內向的個性

有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從小個性內向、孤僻、不喜歡團體活動、喜歡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如:喜歡看電影,不喜歡跟同學唱KTV),只維持少數的朋友。

在追問精神分裂病人發病前的病史時,「沈默寡言」、「孤僻」是常見的形容詞之一。這些病人通常沒有固定的社交活動,也難以維持男女朋友關係。但還是要強調,這只是一種「統計上的多數」,個性活潑外向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也不少。

二、有家族遺傳

如果一個人的父親、母親或兄弟姊妹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則他同樣得到精神分裂症的機率會比一般人大很多。不過,一般人得到精神分裂症的機率小於1%,就算精神病患家屬得病比率是一般人10倍,也不過10%,不發病的機率還是遠大於發病。

曾有人做過實驗,證實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屬,即使沒有發病,某些認知功能(如注意力)會比一般人的差。不過,在身價數十億的上市公司家族中,仍然有人罹患精神分裂症,長期住院。所以,「精神病患的家屬容易得精神病」固然是事實,但也請不要對精神病患的家屬投以有色眼光。

三、快速退步的前驅期

精神分裂病人常在發病前出現一段時間(數個月至數年)的「前驅期」,外表看來沒有什麼問題,但「功能」明顯退步,比如說,原本成績很好的國中生,高中聯考考得很糟、原本成績不錯的高中生,成績退步而不得不休學或轉學、本來朋友很多,變得人際關係不好,常說錯話或得罪人。

在前驅期,病人常會顯得適應不良,如大學生突然覺得功課很難,剛入伍的阿兵哥覺得無法適應操練,上班族突然覺得工作作不完,每個人好像都要跟他吵架。由於前驅期的症狀跟一般「適應障礙」症狀很難區分,通常我們必須等到病人出現精神症狀的一剎那,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他得到精神疾病。

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最常在15~25歲發病,所以有不少男性病人發病時正在部隊服役,家屬因此抱怨是部隊壓力太大、管教太嚴,害他兒子得到精神病,甚至直到小孩四、五十歲了,仍不斷對醫師抱怨部隊害了他兒子。通常,事實的真相很可能是:這位病人的「前驅期」出現時,正好在部隊服役,導致跟不上部隊操練的節奏,跟同袍處不好,常發生糾紛,也常引起長官關心,甚至可能因此受到一些處罰。等到精神症狀出現時,部隊正好成為替死鬼。

這類的誤解不斷地在精神病人身邊發生,我們必須對精神疾病有更多瞭解,才能避免這些善意的錯誤。

參、什麼是幻聽與妄想?

數個月前,我在頻果日報看到一則報導:有一位青春年華的年輕女孩,突然出現嘴巴動來動去,喃喃自語的情形。她跟家人講說好像聽到有人在跟她說話,但家人不放在心上,以為只是年輕人亂講話。結果,她走上頂樓,縱身一跳,摔死在家門口的馬路上。

這就是典型的「幻聽」。我們無法追問死者她到底聽到什麼,但曾經有精神病患寫回憶錄說,她曾經聽到聲音對她說:「妳是一隻小鳥、妳可以飛」,讓她站在窗戶前猶豫好久,還好家人及時喚醒她,才克制住跳樓的慾望。蘋果日報報導的這位年輕女孩運氣就沒這麼好了,一時的失神,一條性命就這麼不見。

或許我們會覺得怎麼有人會蠢到相信耳朵旁邊古怪的聲音,但「幻聽」雖然只存在病人腦海中,對病人來說,卻跟平常所聽到的聲音一模一樣,甚至逼真到跟自己的親朋好友講話的聲音、語調完全相同,就好像有人一直在耳朵旁邊說悄悄話。

也難怪,有些病人為了聽耳邊的「幻聽」,對其他事情完全失去興趣。有些病人可以旁若無人地跟幻聽對話,旁人看來就像在自言自語。有些病人則無法抵抗幻聽的內容,幻聽叫他跳樓就去跳樓,叫他打人就去打人。有些幻聽聽起來好像鄰居在說病人壞話,於是病人便深信不疑地拿把菜刀去找鄰居算帳。有些幻聽則充滿威脅、傷害或幽魂鬼怪,讓病人聽得膽戰心驚,把房門鎖起,深怕死神來找他算帳。

雖然幻聽內容無奇不有,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傷害,但大部分病人經過治療後,幻聽都會消失會音量變小。所以,一旦發現身旁認識的人有幻聽出現,趕緊就醫是最明智的選擇。

精神分裂症病人另一個典型的症狀「妄想」,也就是明顯與事實不符的想法,即使經過說明、解釋,病人仍然堅信不移。有些妄想會收到幻聽影響,譬如病人如果聽到一個有權威的聲音一直對他說:你是上帝的小孩,病人可能會因此認為他是耶穌投胎轉世,擁有至高的神力。有些病人則會莫名地認為有人在監視他、認為身邊的親朋好友不懷好意,可能正奉共產黨或國民黨的旨意要來殺他。

有些妄想毫無道理可循,如有些病人會覺得外星人殺了爸爸媽媽,披上人皮,假扮成父母的身份跟他生活。有些病人會覺得身邊的人是外星人、是螞蟻、是豬狗牛羊。也有病人認為自己的五臟六腑都腐壞了,或覺得自己是罪大惡極的人,如果不趕快自殺全世界就會毀滅。最棘手的是嫉妒妄想,丈夫堅信太太外遇,每天檢查太太的頭髮、內衣褲尋找外遇的證據,甚至可能氣不過就親手殺了「不貞」的伴侶。

病人「妄想」的內容非常豐富,有些極端怪異的妄想,如認為外星人在自己的腦袋裡裝了電波發射器,幾乎一聽就可斷定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徵兆。不過,現在的電影同樣充滿想像,如果有人認為自己住在「母體」裡,受到母體控制,說不定只是看完電影後的幻想,並不能斷定這人發病了。

許多精神病人發病時產生的悲劇,源自於親朋好友對精神症狀不瞭解,沒有及早治療,或因為不瞭解而無法同理病人的感受,造成與病人的衝突,反而更不容易讓病人接受治療。其實,大部分精神病人,如果能在發病初期就得到完善的醫療照顧與關懷,對病情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每個人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兩位得到嚴重精神疾病的親友。早一些發現,協助他接受治療,或許你就因此挽救了他的一生。

後記

這一系列文章發出後,收到一些讀者來信問說:我的家人有某某症狀,是不是精神分裂症?依我的直覺判斷,大部分都不是。這呈現了精神衛教上的困難。許多精神疾病都會有相同的症狀,怎麼區分是一門大學問,最後還是得由有經驗的臨床工作者來判斷。

 

December 22, 2004 in 17.精神病理與藥理 | Permalink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www.typepad.com/services/trackback/6a00d83456b55069e200d835419b4669e2

Listed below are links to weblogs that reference 如何分辨精神分裂症病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黑目 的頭像
    大黑目

    大綠色の海灘

    大黑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