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軟骨軟化症(髕骨軟骨軟化症)
髕骨軟骨軟化症主要是由於髕骨軟骨急、慢性損傷所引起的退行性變化,造成軟骨的軟化、破裂和脫落;
也有的是屬於先天性髕骨軟骨發育不全,這種情形常見於女性。
找出潛在的原因很重要,依其可能的原因進行正確的治療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一般骨科醫生對髕骨異常移位的治療比較陌生,建議尋找運動醫學科的醫生比較清楚。
診斷髕寬軟骨軟化症的要點:
一、發病緩慢而漸進
二、初為膝部不適,慢慢變成髕骨後疼痛,上下樓梯或勞累活動後加重。
三、膝關節在屈伸時,髕股之間有摩擦聲。
四、壓迫髕骨會引起疼痛、尤其在髕骨周圍外側有壓痛。
五、常見有膝內翻或膝外翻、高位或低位髕骨畸形或髕骨向外側移位。
六、X光片下可見髕骨股關節間隙狹窄。
症狀:
髕骨軟骨軟化症在骨科門診的病人中非常常見,好發於20歲左右經常運動的男生(例如當兵的年輕人)
或是40-50歲左右的婦女。
主要的徵候是膝蓋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樓梯、蹲廁所要站起來的時候、或是跪在地上擦地板的時候,
有些人是跑步跑完的時候,膝蓋前面特別疼痛,有些人是膝關節在彎曲伸直的時候會出現異常聲音。
正常的軟骨像一個充滿氣的汽球,非常有彈性,非常的滑,不容易變形,才可以承受我們身體的重量。
一般我們上下樓梯時,髕骨會承受大約3至5倍體重的力量。
但是如果軟骨受到意外撞擊、過度活動、或是髕骨位置向外偏離太多,會使得髕骨軟骨承受過多的力量,
長期下來會導致軟骨內的細胞受損及軟骨內的纖維斷裂,此時的軟骨就像洩了氣的汽球,
變的既柔軟又容易變形,就是所謂的髕骨軟骨軟化症。
當髕骨軟骨變的軟化時,它就無法再承受我們爬樓梯時的應承受的體重力量,並會引起疼痛。
膝蓋骨是身體中最大的種子狀骨,位於膝關節的最前端。
膝蓋骨兩邊及上緣都與大腿四頭肌連繫著,下端則連繫著膝蓋韌帶。
膝蓋骨後面突出,呈V狀,由軟骨所覆蓋。
股骨下端前方,與膝蓋骨接的地方剛好呈凹陷的V狀,配合著膝蓋骨,作為膝蓋骨的滑動軌道。
在正常的情況下,四頭肌與膝蓋韌帶負責控制膝蓋骨在這軌道上正常的滑動。
膝蓋軟骨軟化症在醫學上的定義為膝蓋的軟骨出現損耗性病變。
在診斷上,必須是做了關節鏡之後,發現有軟骨磨損的現象才成立的。
而膝蓋軟骨軟化症很多時候與膝蓋骨循軌毛病(Patellar Tracking Disorders)有密切關係。
當我們跑步、負重行走、上下樓梯、屈膝,及蹲下來時,膝蓋軟骨所受的壓力會大幅增加。
過大的壓力會使膝蓋軟骨摩擦股骨下端的軟骨而受損,繼而出現退化現象。
如果膝蓋軟骨損耗的情況嚴重,膝關節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現象,成為永久性的損傷,很難完全康復。
膝蓋軟骨軟化症患者通常會感到膝關節前方有疼痛現象,每次需要上下樓梯或長時間坐著後,
膝關節都會感到疼痛及腫脹。
當要屈膝及蹲下時膝部會發出輾軋聲響,可能還有些輕微的疼痛,這是因為膝蓋骨出現循軌毛病所引致。
膝蓋骨循軌毛病是因為有下肢生物力學異常的情況,
如:髕骨位置異常(太高或偏向外側)、下肢骨骼結構問題造成股四頭肌拉力方向過於外偏、
或大腿內側肌肉力量較差等等,造成膝關節活動時,膝蓋骨在脛骨髁上不正常的活動路徑,
因而產生較大的摩擦時,便會引起臏骨後方的疼痛。
髕骨的軟骨在軟化的過程中,依其外觀依輕重分為四期:
第一期為軟化(soft),軟骨表面雖是完整的但是很柔軟,因軟骨內部蛋白質不足,含水量太多,變的柔軟。
第二期出現裂縫(fissure),軟骨表面出現多處裂痕,此裂痕可深入軟骨底部,是因為軟骨內的膠原纖維斷裂所致。
第三期出現蟹肉狀裂痕(crab meat-like fibrillation),是更嚴重的裂痕,看起來就像螃蟹肉一樣,部分軟骨組織會脫落。
第四期更嚴重到軟骨會剝離脫落,軟骨下面的骨頭已暴露出來(subchondral bone exposure)。
在現行兵役法規體檢規定,第一、二期要當兵,第三期為替代役,第四期為免役體位,以膝關節鏡檢查之照片為依據。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一種常見的膝蓋疼痛症,大部分是因膝蓋使用不當所致,造成髕骨後軟骨磨損發炎。
研究指出,活動時的「髕骨」,雖其最大移動範圍可達7公分之長,
但若長期頻繁的發生膝部彎曲性承重性運動,髕骨的關節還是會因過度負荷而軟化。
由於「髕骨軟骨軟化症」的先期症狀尚不明顯,通常病人一開始只會感覺到膝蓋前方微痛而不以為意,
待拖過一陣子之後,就會感覺到每當膝蓋在彎曲及上下樓梯時,不但疼痛加劇且會有無力感出現,
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髕骨外翻的情形,也就是當膝部彎曲時,臏骨偏離軌道,因此千萬勿等閒視之。
「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癥狀和一般骨關節炎類似,皆因骨質中的軟骨膠硫化物流失而引起,
門診中一般常見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四種情況︰
1.骨盆較寬,2.髕骨位置偏離,3.大腿四頭肌無力或過緊,4.膝蓋曾受外傷。
髕骨的問題相當常見,會導致病患於上下樓梯時前方膝蓋疼痛。
髕骨的作用主要是上方有骨四頭肌、下方有髕骨肌腱附著,
而髕骨的存在使得力臂增長,膝關節於伸直時較有力氣及省力。
上樓梯時,由於股四頭肌在發力支撐身體時,會膝蓋骨壓向股骨槽內,
疼痛多是因為臏後軟骨或股骨末端的軟骨出現軟化或耗損。
而下樓梯時,臏骨壓向股骨槽的壓力反而沒有上樓梯時那麼多,
出問題的原因多半是股四頭肌及膝部周邊肌肉的肌力不平衡,
因為下樓梯時,股四頭肌在用力時是屬於離心收縮,
當肌力不足或肌力不正常時便會影響這個過程,並造成疼痛。
如將髕骨切除,上、下肌腱對縫,日後病患走路不成問題,但是膝關節伸展的力量會減少百分之三十左右。
就如同您原本可將足球踢100碼遠,以後只能踢70碼。
==============================================================
膝蓋骨軟骨軟化症之治療
除了於急性期給予適量之藥物外,如能再加上股四頭肌之復健,應可得到良好之治療效果。
但是,疾病如果是肇因於髕骨半脫位,當復健治療無效時,
要考慮以手術將髕骨韌帶附著處墊高,以減輕髕骨在行走及爬樓梯時所承受的壓力,
並減輕軟骨的負擔同時減輕疼痛、避免軟骨繼續磨損、停止軟骨軟化繼續的惡化。
有此症不一定要手術治療,也不是全部都不必手術治療,先採保守的復建治療是有必要的,
只有在復建、用藥治療都無法改善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常用的治療方法:
1.矯正膝蓋骨位置異常
如果有髕骨外移現象,用貼紮矯正;主要的一道,是從膝內側拉向外側固定。
在貼紮完成後必須立刻評估效果,試著蹲下看看,原本蹲下會痛的人,
貼完之後應該可以在蹲下時膝關節不痛。如果沒有這個效果,就要拆掉重貼。
通常是要再加上稍微旋轉膝蓋骨方向的矯正。
2.股四頭肌內側肌的肌力訓練
尤其是股內側肌目的也是為了強化股四頭肌對膝蓋骨內上側的拉力,以減少不正常的膝蓋骨運行。
先從不會引起疼痛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開始,然後做膝關節彎曲0~20度的小範圍、
「閉鎖式」膝關節伸肌強化訓練。
限制在這個角度的肌力訓練其理由為膝蓋骨、股骨關節的壓力會隨膝關節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要避免膝關節彎曲角度過大,造成膝蓋骨、股骨關節壓力增加而引起疼痛。
最簡單作法的就是平躺或坐著時,讓您的膝蓋伸直,並用力收縮大腿前側的肌肉;
或者在您的腳踝附近吊個一至二公斤的沙袋,並將膝蓋伸直與抬高。
也可以把傷側腳的腳尖略微朝外(脛骨外轉),以集中肌力訓練於股四頭肌中內側的肌肉。
此外,用坐姿兩膝之間夾排球的方式,加強股內收肌群的肌力,以幫助穩定膝蓋骨的位置。
3.改善膝關節外側組織的延展性
使用物理治療中的手法治療方法,放鬆並改善膝關節外側組織的延展性,
配合髂脛束及腿後肌群的伸展運動,以避免造成膝蓋骨向外側移位。
4.使用護具(brace)
球類運動員可能會考慮使用市面上的護具商品來減輕膝關節的疼痛。
護具不像貼紮可以針對個別的問題處矯正,對膝蓋骨的傾斜或旋轉也沒有矯正的效果;
但是對於反覆性髕骨脫位,或是因皮膚問題無法使用貼紮者,可以使用膝關節護具來取代。
一般運動愛好者如果有膝蓋骨、股骨症候群造成的膝關節疼痛,
要注意不要用彈性繃帶直接在髕骨上加壓,以免反而增加疼痛。
5.生物力學矯正及其他因素
下肢的生物力學異常必須加以診斷與矯正, 因為足部或髖部的力學異常都會影響到膝關節。
若有足弓過度內壓的現象,會造成小腿內旋,膝蓋骨朝向內側,而股四頭肌的拉力也就偏向其外側。
足弓墊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運動中髖部控制不良也會增加膝關節膝蓋骨、股骨間的壓力,必須從股中間肌等髖關節肌肉的加強運動來改善。
6.在生活照護方面
(1)避免連續走路半小時以上,並減少跑跳及膝蓋彎曲等髕股關節過度受壓的動作。
(2)減少上下樓梯次數,若無法避免時,盡量一步一階,好膝先上,壞膝先下。
(3)避免半蹲或全蹲活動,如擦地板等。
(4)適當使用護膝及貼紮保護膝蓋。
(5)膝蓋如果發生酸痛情形,應立即讓患部多休息,並應考慮及早就醫檢查。
(6)正確做好「股四頭肌運動」,以增加髕骨穩定性。
(7)隨時注意並改善可能誘發「髕骨軟骨軟化症」之生活習慣。
病患只要耐心配合治療,且持之以恆常做直抬腿運動,預後通常不錯。
而平日預防保健之道就在於注意避免膝全蹲、走斜坡、爬山及上下樓梯等活動,
如此即可免受「髕骨軟骨軟化症」之苦。
物理治療方面 :
(1)熱敷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疼痛。
(2)超音波及雷射降低發炎。
(3)電療用於止痛。
(4)針對局部的肌肉作牽拉運動及肌力訓練。
===========================建議=============================
※找出其潛在的原因,對症下藥
※初步的也是最重要的治療是肌力訓練。
※訓練大腿四頭肌的肌力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增加肌力使髕骨向內移,避免向外滑脫,
另一方面避免因疼痛引起肌肉萎縮。
※避免膝蓋作太多彎曲出力的動作,例如蹲、跪、上下樓梯等動作。
※如果是因髕骨向外脫臼或移位所造成的,經過3至6個月復建仍無改善,則應考慮手術矯正髕骨的位置,
避免軟骨一直磨損。
※軟骨損壞是無法復原的,因為我們的軟骨自我修復能力非常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