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用手機30分 腦癌機率爆增3倍
- 華人健康網/記者王姿尹 /台北報導-2014年
-
-
-
-
- 分享
-
-
-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整天滑不停,不過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有許多人開始擔心長時間使用手機,接觸散發的電磁波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根據法國研究顯示,即使每天僅使用30分鐘手機,聽起來或許不多,卻會使罹患某兩種腦癌的風險大幅提升2至3倍。
法國科學家研究顯示,每個月使用手機15小時,得到神經膠質瘤及腦膜瘤的風險比極少使用手機的人,高出2~3倍。
英 國《衛報》(The Guardian)引用一份發表於英國《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個月使用手機15小時,也就是說每天約使用30分鐘,罹患神經膠質瘤及腦膜瘤的風險就會增加2~3倍。
每月使用手機15小時 腦癌風險高3倍
法國科學家研究顯示,手機重度使用者罹患某兩種腦癌的風險,比幾乎不用手機的人高出許多。平均連續5個月,每個月使用手機15小時,罹患神經膠質瘤及腦膜瘤的風險,比極少使用手機的人,高出2~3倍。
此 份研究追蹤447名於2004至2006年間被診斷出來的腦癌患者,分別為253名神經膠質瘤患者與194名腦膜瘤患者。這些患者與892名控制組為研究 對象比較。學者發現,長期密集使用手機者,尤其是常使用手機工作者,例如業務人員,罹癌風險較高。受試對象使用手機的年限,最少2年,最多10年,平均是 5年。
但是此份研究也有與其他先前類似研究不一致的地方。相較於其它研究顯示腫瘤經常生長在慣用側,也就是習慣接聽手機的那一邊,此份研究則有相反的發現,也就是說,習慣用右耳聽電話的人,腫瘤傾向出現在左邊 。
研究人員面臨難以克服的挑戰,包括現實生活中實際使用手機的情形,以及如何排除掉可能影響研究、且也可能造成其它癌症的生活習慣,例如吸菸、飲酒等。
科技發展成為研究瓶頸
研究人員承認他們面臨一些難以克服的挑戰,包括現實生活中實際使用手機的情形,以及如何排除掉可能影響研究、且也可能造成其它癌症的生活習慣,例如吸菸,還有如何把瞬息萬變的手機科技列入研究考慮。
參與研究的學者承認:「很難明確訂出風險的程度,尤其手機的科技又不斷革新。科技的快速進展提升了手機的使用率,也相對減少了手機散發的電磁波。」學者強調,科學上還需要更多能把快速發展的科技列入觀察、且能容許長期觀察其它可能致癌因素的研究。
WHO列2B級致癌物
隸 屬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之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於2011年5月31日發布報告,將手機電磁波列為「可能致癌」的2B級致癌物,主要是因為許多研究都認為手機電磁波有可能造成癌症。
然 而,過去15年,各國科學家在手機與癌症的關聯上說法不一,有研究認為手機使用與癌症無關,但許多研究都顯示神經膠質瘤與長期、密集的手機使用有所關聯。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學者伊莎貝兒巴爾迪(Isabelle Baldi)表示,此份關於腦癌的研究也是屬於這個趨勢,但是結果還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加州柏克萊爭取 手機盒貼致癌警語
《舊 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加州柏克萊市議會七月宣布將爭取立法,要求手機零售商在手機包裝上加貼警語,警告使用者,手機會釋放可能致癌的電磁波。柏克萊 市計畫尋求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協助草擬警語的用字,以確保此警語符合美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第一修正案的規定。舊金山市先前已提案失敗,就是因為聯邦法院認 同手機產業的論據:強迫業者針對市政府提出質疑的部份加註警語,已違反第一修正案。
美國無線產業協會(The Wireless Association)表示,聯邦政府相關單位已認定手機符合聯邦規範且能安全使用。手機業者也強調,手機的電磁波遠低於聯邦政府的安全上限,而且尚無研究能證明手機電磁波「肯定」與癌症有關。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區與家庭健康中心的喬爾莫斯科維茲博士(Joel Moskowitz),自2009年起就一直在研究手機與癌症的關聯。他表示,手機是「主要新興公共健康風險之一。」
喬爾莫斯科維茲博士建議,如果非得使用手機,使用者可以配戴耳機、使用免持聽筒等方式,並讓身體與手機保持距離。
★【華人健康網】提醒您,吸菸飲酒有害健康!
留言列表